![]() 林欽松 著名武術家 中國自然門武術總會副主席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西冷書畫院特聘畫家 林欽松:文武全才 在林欽松看來,武術與書畫是相通的,武術有“舞、武、悟、無”四個階段。書法一樣要經歷“疏、書、熟、素”,繪畫中也有“太極”的味道。 文/圖 林谷峰 見到林欽松先生,也許你很難將個子不太高的他與一個武術家相聯系。談話中,他言辭幽默而有內涵,又似一位鴻儒。他精于武術、書法、繪畫,詩詞,琴藝,又能做裁縫,做木工,做裝卸工還做過骨科醫生,總之,眼前這位年近古稀的先生,處處給人以驚奇。 不尋常的經歷 林欽松,1947年出生于福州一個普通家庭,自幼就愛好習武、書畫。曾師從陳天一、莊柄武學習少林羅漢拳、梅花拳,后進入武林泰斗萬籟聲先生門下,成為其嫡傳弟子之一,早年曾任福建省武警總教練。 因為家貧,他學過裁縫,做過木工,后來家境逐漸好轉,才轉而鐘情于書畫創作。書畫方面,曾得沈覲壽、陳子奮、潘主蘭、鄭乃珖等名家指點,后到日本留學學習書畫,又到中國美院學習四年,提升了自己的書畫技藝。用林欽松的話來說,自己是癡迷于武術,從武術中悟得書畫之法。而這些不尋常的生活經歷,使他越發地拼搏向上,練就一身鐵骨,習得數門技藝。 文武結合 說到林欽松的武藝,可謂“驚人”。他是萬籟聲大師的高徒,熟練掌握自然門搏擊理念與搏擊技巧,只見其伏于地,瞬間躍起,如猛虎般撲向對手,令人措手不及。相對于不凡的自然門技擊,更讓人稱奇的是林輕松那花費四十余年時間修煉的"鎖陽"奇功。只要他略一吸氣,稍做準備,兩個睪丸就會自動縮進陰囊中去,任你再如何攻擊胯襠部,都不會造成傷害。實乃“閩中奇人”。 談及他的書法,一手蠅頭小楷在福建藝壇可謂一絕,深得許多書畫大家的賞識。他常常用脛骨跪在木凳上寫佛經,一跪就是好幾小時,觀其抄寫的《心經》等楷書作品,筆法嚴謹,功力深厚。上世紀80年代初,石開先生在于山腳下的某畫廊里看到他的字,贊說"這字寫得很好"。更絕的是他臨摹沈瑾壽的楚體,簡直可以以假亂真,連沈瑾壽本人都難以分辨。他的蠅頭小楷《藥性賦》更是從3萬多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一舉拿下全國書畫大賽特等獎。 他的繪畫講究“和諧”與“意蘊”。且看一幅花鳥圖,牡丹花象征富貴滿堂,玉蘭花代表純潔之愛,兩只蝴蝶比翼飛,還有鳥兒立枝頭,多少喜事,皆在畫中。枝干的走向,景物的分配,都顯得十分和諧。 在林欽松看來,武術與書畫是相通的,武術有“舞、武、悟、無”四個階段。書法一樣要經歷“疏、書、熟、素”,繪畫中也有“太極”的味道。武術,是運動的書法。書法,是凝固的武術。恰似公孫大娘之舞劍,張旭之狂草,武術中講究陰陽調和,書法上也講究渾圓融合,一文一武,好不奇妙。因此,林欽松將文武修煉的結果概括為“舒歇足息”。 ![]() 林欽松崇尚真,從不深藏自己的情感,率性自然。在他看來,武術也好,書畫也罷,做人始終是最重要的。一個懂得做人的人,其品性自高,其書法中定有浩然之氣,其武術中必含正氣。武術、書法無非是黑與白、陰與陽的游戲,如何將其和諧地展現,這就需要人去實現,只有人做好了,才有其技藝之高下可言。 林欽松認為,應該活在當下,為社會多做點有益的事,奉獻藝術。和諧社會。 豐富的人生經歷,對林欽松而言,是一種磨練,也是恩賜。他“乘文武以游心”,悟道為人,去追求更高的境界。到那時,已經無所謂“文”、“武”之別,終歸“無”境。 |
|
來自: wengguolin > 《韓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