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鼻竇炎的外用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鼻竇炎的外用藥,屬于醫藥類。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實現的治療鼻竇炎的外用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按下述方法制成的膏狀外用藥,巴豆仁0.1-0.5份大棗肉5-10份羚羊角粉0.1-0.5石決明1.0-1.5份,首先將大棗用純凈水洗凈去核,取大棗肉5-10份,放入煮沸的純凈水中浸泡10-20分鐘,撈出與0.1-0.5份巴豆仁,0.1-0.5份羚羊角粉,1.0-1.5份石決明混合用膠體磨磨制膏狀,即為外用藥。 本發明的外用藥是在祖傳秘方的基礎上又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而總結的配方,其功效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疏通頭鼻部微循環,其藥物滲透性強,并可直達病灶,經過幾百例的患者使用均取得較好的效果。有記載的病例或隨訪的患者都反應良好。本發明的外用藥是一種膏狀物,使用時,先將藥膏均布涂在紙面上,再在穴位處貼敷,每天一貼,每貼用藥10g,一般在7-30天,用藥1-2個療程,5天為一個療程均能獲得顯著療效。 在臨床實踐中,有記載的患者進行統計,其結果如下患者100例,男37例,女63例,年齡10-60歲,四種類型患者上頜竇炎26例,額竇炎55例,篩竇炎11例,蝶竇炎8例治療標準治愈經過1-2個療程,炎癥消炎,恢復正常。 有效經過1-2個療程,炎癥明顯好轉或減輕。 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治療方法將藥膏均布涂在紙面上,再在穴位處貼敷,每天一帖,每帖用藥10g,五天為一療程治療結果病種 患者例數 治愈例數有效例數無效例數 總有效率%上頜竇炎 2624 1 1 96.15%額竇炎5552 2 1 98.18%篩竇炎1111 / / 100%蝶竇炎8 8 / / 100%平均 98.58%典型病歷孫××,女,現年37歲,患者在18歲上高中時患額竇炎,休學一年,多年求醫未治愈,84年用本發明的外用藥,一個療程治愈,復學、工作、至今未復發。 劉×,男,現年35歲,農民,89年患上頜竇炎,鼻子不透氣,無嗅覺,左眼左顴骨,太陽穴疼痛難忍,90年用本發明外用藥,經過二個療程痊愈,至今未復發。 韓×,女,現26歲,河北人,與其妹分別患額竇炎,分別于93、94年用本發明外用藥,一個療程治愈,重考入重點大學,至今未復發。 魏××,女,現年33歲,河北人,93年患上頜竇炎,鼻流血水,經多年治療無效。鼻梁骨塌落,95年用本發明外用藥,經一個療程治愈。 杜××,現年57歲,北京人,95年患額竇出,篩竇炎,多方治療無效,96年本發明外用藥,用一個療程冶愈。 梁××,男,現年29歲,河北人,2000年遇上頜竇炎和額竇炎,2001年用本發明外用藥,一個療程治愈。本發明的技術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及效果a)藥物滲透性好,消炎效果好,有效率可達98%以上,且不易復發,不落疤痕;b)用藥方便,安全,無副作用,成本低;c)制備方法簡單,原料來源廣泛,易得。 實施例2將大棗用純凈水洗凈去核,取大棗肉由7kg放入煮沸的純凈水中浸泡15分鐘浸泡后揮出與0.3kg巴豆仁,0.3kg羚羊角粉,1.2kg石決明混后用膠體磨磨制膏狀,即為產品。 實施例3將大棗用純凈水洗凈去核,取大棗肉由10kg放入煮沸的純凈水中浸泡20分鐘撈出與0.1kg巴豆仁,羚羊角粉0.5kg,1.5kg石決明混后用膠體磨磨制膏狀,即為產品。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鼻竇炎的外用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按下述方法制成的膏狀外用藥,巴豆仁0.1-0.5份大棗肉5-10份羚羊角粉0.1-0.5石決明1.0-1.5份,首先將大棗用純凈水洗凈去核,取大棗肉5-10份,放入煮沸的純凈水中浸泡10-20分鐘,撈出與0.1-0.5份巴豆仁,0.1-0.5份羚羊角粉,1.0-1.5份石決明混合用膠體磨磨制膏狀,即為外用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鼻竇炎的外用藥,它由0.1-0.5份巴豆仁,5-10份大棗肉,0.1-0.5份羚羊角粉,1.0-1.5份石決明為原料,經過加工而成的膏狀外用藥,該外用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疏通頭鼻部微循環的功效,其藥物滲透性強,可直達病灶,治療效果好、治愈率高,使用方便,制備方法簡單的優點及效果。 文檔編號A61P11/00GK1374130SQ0211681 公開日2002年10月16日 申請日期2002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02年4月8日 發明者叢海友, 叢興文, 叢興武 申請人:叢海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