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099天 01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提出一個觀點:“給你500萬,你還是會變成窮人”。 如今越來越有同感。 當一個人在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得到了一大筆錢,那么這筆錢極有可能不會待在你身邊太久,它們早晚會離開你。 最好的例子,還是那些買彩票中獎的人。 不斷有研究顯示,中獎的人所贏得的獎金數目不管多大,大部分人最后還是會回到中獎之前的經濟狀況,因為他們只能掌握那么多財富。 可是,那些白手起家的富人就完全不同了。 那些靠自己的努力致富的人,在失去財富之后,通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把錢賺回來。 比如地產大亨、現美國總統特朗普。 特朗普本來身家數十億美元,后來一度失去一切,然而幾年后他就把失去的錢全部賺了回來,而且比先前更富有。 為什么會這樣? 這是因為,白手起家的富翁也許會輸掉萬貫家財,但是他們不會失去那個讓他們獲得成就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他們那顆“有錢人的腦袋”。 哈維?艾克在《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中指出,有錢人具備某些思考方式,而窮人則是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思考。 所謂的“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個觀點如果成立,主要歸功于思維習慣。 一個人的思維習慣,決定了他的行動,也因此決定了他的結果。 02 有錢人看見機會,窮人看見障礙。 有錢人專注于可以得到多少報酬,窮人專注于要承擔的風險有多高。 這一點我非常贊同,因為身邊曾發生過真實的對比。 朋友飛飛和小宇,家境相當,學歷相當,甚至工作經歷都差不多。 工作四五年后,兩個人都有了創業的想法。他們的人生,也從這時開始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兩條道路。 飛飛從有了這個想法開始,就開始著手行動,他把店鋪成本、店鋪位置、用戶調查都做了一番功課。 沒過多久,就加盟了一家火鍋店,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 此時的小宇,也在籌備創業,他也考察了店鋪、人工、項目等很多東西,但是最后卻放棄了創業。 而他們兩人最大的差別,就在于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也就是他們的思維習慣。 和飛飛聊天的時候,他大部分時間聊的都是,創業可以帶來多少盈利。 比如,這個店鋪租金高,但是同時客流量也大;這個品牌加盟費貴,但品質好,有前景等等。 有朋友問他,“如果失敗了怎么辦?” 飛飛會自信地表示:“憑我的實力和努力,我會讓它成功的。” 但和小宇聊天,他大部分時間說的都是,創業的風險有多高。 比如,他也和飛飛一樣考察了很多,但最后不是因為店鋪租金太高,加盟費太貴,就是因為人工成本太高,放棄了。 整個過程,小宇考慮最多的就是,如果失敗了,我會損失多少錢? 如今,飛飛已經開了自己的第3家分店,而小宇,還在“準備創業”中。 我們不得不承認,有時你的思維方式真的就決定了你的人生。 其實,窮人和富人在這一思維方式上的差別,就類似那個古老的問題:“你看到的杯子是半滿的,還是半空的?” 這里反映的不是樂觀與否,而是你習慣性看待世界的角度。 窮人專注的是障礙,有錢人專注的是機會。 窮人,總是基于恐懼做出選擇,他們永遠在搜尋每種情況下出錯,或可能出錯的地方。 這種專注于障礙的行為,會讓他們喪失信心,且不愿意冒險。 而有錢人一直看到機會,愿意冒險,他們相信,如果事情變糟了,他們可以把錢再賺回來。 這里還有一個相關的重要原則,“你所專注的事物會擴大”。 當你專注于機會時,你會發現處處是機會;當你專注于障礙時,你會發現處處是障礙。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就在這種心理作用下越拉越大。 03 有錢人與積極的成功人士交往,窮人與消極的或不成功的人士交往。 以前看過一個有意思的數據:
美國的商業哲學家Jim Rohn也曾提出: “與你親密交往的5個朋友,你的財富和智慧就是他們的平均值。” 我們都聽過,“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財富同樣如此,你的交友“圈子”,也會影響你的財富藍圖。 所以你會看到,很多企業家在事業有成之后,都會選擇去念個 EMBA。 一方面是為了學習新東西,但更多的還是為了結交新朋友,拓展人脈,找一個和他們相契合的圈子。 就像網上有句話說的:“你懂得哪些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認識了哪些人。”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里指出,模仿,是人最主要的學習方式。 創造財富最快速也最省事的方法,就是去學習那些有錢人如何致富。 當身邊有人獲得成功時,有錢人會想辦法和他建立聯系,去模仿他們內在、外在的策略。 而窮人呢,當他們聽到別人成功了,就會加以評判、嘲諷,甚至想把他們拉到與自己相同的層次。 類似現象,其實生活中并不少見。這種典型的窮人思維,會讓你永遠逃不出窮人的世界。 因為,能量都是會傳染的。 每個人都會與身邊的朋友互相交流、信息傳遞,這就會帶來互相影響,進而就會改變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 當你身邊,全都是消極的人和不好的情況,其實你很難抵擋他們的消極能量。 當你發現自己深陷一個非常負面,或是沒有學習和成長欲望的圈子時,除了想辦法遠離外,也可以嘗試重新定義別人的負面行為。 比如,把他人的負面行為,當作自己絕對不要效仿的例子。 其他人越是消極,你心中就越是要經常響起警鐘,提醒自己,像他們那樣活著,多糟啊。 事實上,現實生活中,要想混進有錢人的圈子并不容易,因為你首先得讓自己富起來。 但是,把自己從有毒的圈子中拔除,卻也不是難事。 04 之前微博有一個熱搜是:近八成人因財務問題失眠。 這個熱搜來源于,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失眠調查2019》。 報告指出,78%的成年人會因為財務問題、人際關系等問題失眠。 其中,39-54歲人群受財務問題影響最嚴重,有64%因財務問題失眠。 其次,23-38歲的成年人中有58%,因貧窮而無心睡眠。 調查報告雖然是美國的,但還是迅速上了微博熱搜。 眾多網友表示,扎心了。 失眠比例中,中年人群占比最大,其實很容易理解,因為人到中年,來自家庭的財務壓力肯定最大。 比如,老人的健康、子女的教育、房貸等等日常開銷,都可以壓得人喘不過氣。 解決財務問題,大部分人想的首先是提高收入,但實際上,要真正逃離貧窮的魔咒,最重要的還是轉變思維方式。 舉個例子來說,假如有一顆樹長出了果實,但你不滿意,你會怎么辦? 大部分人會把更多心思和關注點放在果實上面,但是真正創造果實的,是種子和根。 地上的東西,是地面下的東西創造出來的,如果你想改變果實,你首先必須改變它的根。 現實生活中,我們的所取得的成績、財富,就好比果實。 你看得見的財富,很大程度是由你看不見的思維方式決定的。 如果你想往上升到更高的生命層次,就得放棄一些舊的思考和存在方式,去學習新的方式。 因為你的思維水平,才真正決定了你是窮是富。 關聯拓展閱讀 129:思維習慣160:自信28:放棄949:成本149:思維水平 ↓怎樣不知不覺,構建你的知識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