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著名表演藝術家,姜子牙等一批角色最經典的形象塑造者,中共地下工作者,第一批”七一勛章“獲得者,藍天野,2022年6月8日逝世,享年95歲。
在他近百年的人生歷程中,到底經歷了什么樣的曲折和傳奇?
讓我們在沉痛悼念的同時,一點一點將神秘的面紗揭開。
時間回到2021年6月29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前夜。
“今天,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儀式,將黨內最高榮譽授予為黨和人民作出杰出貢獻的共產黨員。”
總書記,話音繞梁。
「七一勛章」首次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正式舉行。
《忠誠贊歌》響起。
三軍儀仗隊禮兵,高舉國旗與黨旗,護送勛章入場。
共有29位功勛黨員,獲得了這一至高無上的榮譽。
而其中,一個熟悉又意外的名字,闖入了大眾視野。
——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藍天野。
作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之初的第一批骨干演員,眼前這位已經94歲高齡的老前輩,實在奉獻過太多經典角色。
在話劇舞臺上,他是《茶館》里目空一切的秦仲義,是《家》里道貌岸然的馮樂山,是《王昭君》中氣宇軒昂的呼和邪單于……
在電視熒幕上,他是《末代皇帝》里軟弱結巴的溥儀父親,攝政王愛新覺羅·載灃,是老版《封神榜》里仙風道骨的姜子牙……
但令人真正意外的是,直到獲得「七一勛章」,他另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才終于被揭曉。
原來,動亂時期,藍天野還曾是一名出色的地下工作者。
冒著危險,往前方傳遞情報和物資;憑著急智,護送著整個隊伍從敵方撤離。
「藍天野」其實并不是他真實的名字,最初走上演戲道路也屬于「工作安排」。
“組織上讓(我)干什么就干什么,黨怎么決定我就怎么做。”
一句話,隱姓埋名75年,他的人生,比起他飾演的戲劇,還要傳奇。
圖|《北京青年周刊》 藍天野
1927年5月,河北省饒陽縣一個王姓的封建大家庭里,有一個小孩降生了。
根據傳統,他的祖父按照生辰八字,為他起名叫王潤森,這是藍天野的原名。
他剛滿月后不久,全家四代人便遷居到北平。
軍閥混戰時期,到處都不太平。但所幸,王家憑借著豐厚的家底,一家人仍能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在北京的胡同巷子里,藍天野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
白天跟著母親去聽京劇,晚上祖父給講傳統故事,偶爾還去逛廟會看民間表演。
潛移默化地,激發了藍天野對藝術的喜愛,尤其是畫畫上的天賦。
可惜好景不長,七七事件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剛滿十歲的藍天野,親眼看著北平淪陷,開始在日寇的鐵蹄之下,飽嘗亡國奴的滋味。
更不幸的是,國難陰霾不散,家破人亡是必然到來的結局。
接連兩個月,藍天野的祖父母和父親,接連去世,只剩孤兒寡母艱難度日。
可即便如此,藍天野也并沒有放棄對知識和藝術的追求。
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國立北平藝術學校。這是中國第一所美術教育學府,由徐悲鴻擔任校長。
當時,學校里很多青年學生,為排遣日偽威脅的苦悶和壓抑,開始排練愛國話劇。
受好友蘇民的影響,藍天野也加入其中。但此時的他并沒有想到,這會成為扭轉自己人生軌跡的齒輪。
突然某一天,藍天野三姐,已經六年杳無音訊的石梅重返家中。
原來,她的“消失”是因為接受了先進革命思想的影響,早早加入了共產黨,一直在抗日根據地從事革命宣傳工作。
這次回來大城市,是再次受到黨的指派,開展地下活動,發展黨員。
藍天野的家,也暗中成了北平地下黨的交通站。
看著三姐每天組裝短波收音機,記錄軍區消息。才18歲的藍天野雖然年輕,也擋不住為國效力的心。
他追隨親姐的步伐,成為了一名地下黨交通員。
一邊協助姐姐把消息文字,刻成蠟版逐頁油印,完了之后交給地下黨員分發;
一邊冒著生命危險,騎著自行車,將西山解放區需要的文件、物資,來回轉送。
這毫無疑問是非常危險的。
日后回憶起這件事,藍天野卻說,完全沒有多想,只想為黨盡自己的一點力量。
入黨的那天,條件受限,沒有儀式,也沒有宣誓。
但藍天野至今仍清清楚楚記得那個日子——1945年9月23日
他說:“就像人會記得自己的生日,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日子。”
入黨后不久,組織看中藍天野有話劇演繹的經歷,交給他一個任務——轉行演戲。
話劇作為一種與社會緊密相連的藝術形式,成為了敵占區學生運動的重要方式。
當時,北平每個學校都有學生劇團,劇團成員基本都是學生運動的領軍人。
藍天野放棄了自己的美術學業,加入了地下黨成立的北平劇聯黨支部。
配合共產黨領導下的學生民主運動,邊參與劇團演出,邊發展文藝革命黨員。
全心集中在戲劇戰線上,壯大北平地下黨在文藝戰線的工作。
但帶有進步思想的劇社活動,很快地引來了國黨的注意和懷疑。
局勢明顯發生危機,北平劇聯的骨干成員要立即隱蔽轉移。
此時的藍田野卻不能離開,他被進一步直接交付一個更為重要的任務——進入國黨軍中演劇二隊。
演劇二隊表面受國黨調派,實則受共產黨領導,隊員全是青年共產黨員。
公開身份為國黨少校的藍天野,要繼續為這些地下工作者擔任掩護任務,保護國統區的進步文藝力量。
這時,他年僅19歲。
1948年,局勢愈發緊張,國黨加緊搜查力量,演劇二隊的個別成員,也被納入重點監視對象。
危急時刻,黨組織秘密制定計劃,讓劇團成員撤回解放區域。
不料,國黨更快一步,立即封鎖大學進行大搜捕,成立特種刑事法庭和特種監獄拷問,并連續三天在《華北日報》上公布抓捕的“黑名單”,一度人心惶惶。
為了能夠全面控制演劇二隊的動向,國黨委派了一個新隊長上任,計劃揪出隊中“內鬼”。
千鈞一發之際,藍天野保持鎮定,并想出了新的應對方案。
中秋節前夕,他帶頭領著團員,為新隊長舉行了熱情的“接風”儀式,觥籌交錯間,藍天野向隊長提出,新官上任要籠絡人心,不如就讓劇團隊員中秋輪流放假三天。
隊長采納了,怎料一夜過去,整個演劇二隊竟然憑空消失。
在藍天野的掩護下,演劇二隊早已兵分多路,三天后全部成功地撤退到滄州解放區。
為了不連累其他戰線的戰友親人,也為了自身安全著想,組織要求他們立馬改名,重設身份。
從此,王潤森徹底在人間消失,日后世人只識得藍天野。
當他再次跟隨部隊踏足北平時,這座他從小到大熟悉的城市也和他一樣,改名為——北京。
10歲的時候,他看著北平淪陷,22歲的那天,他見證著北京的崛起。
開國大典上,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新中國的成立,凝望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藍天野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新舊兩重天,中國不一樣了。
此時此刻,藍天野的任務仍未結束。
「少校」的頭銜不復存在了,他仍是一名國家演員,轉身投入到開國大典的慶祝文藝晚會演出當中,繼續發光發熱,一往無前。
新中國成立后,備受人民喜愛的話劇成為了中國文藝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為此,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正式建立,簡稱「北京人藝」。
力求能夠將其打造成,擁有中國風格的世界頂級劇院。使中國話劇,成為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表演藝術。
藍天野、刁光覃、田沖、朱旭等人,也自然成為北京人藝的第一批骨干演員。
這個地方,也成了藍天野全新藝術生命的開始。
「北京人藝」堅持,藝術要逼真動人,就必須注重生活積累。
所以建院之初并沒有馬上排戲,而是要求全院專業人員,下廠下鄉為期半年,體驗不同生活。
先體驗,后排戲。也成了藍天野貫徹一生的“演戲秘訣”。
后來,老舍先生著名的話劇劇作《茶館》被搬上舞臺,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分配到了藍天野的頭上
——秦二爺。
這個人物,是一個維新派的民族資本家。
年輕時意氣風發、狂妄不羈,敢于和封建勢力作斗爭。年老時耗盡心血,經歷實業救國的失敗,又盡顯一個普通耄耋老人的無限悲涼。
角色前后反差之大,并不好演。
圖|《茶館》話劇 藍天野飾演秦仲義
藍天野卻成功地在舞臺上,把秦仲義這個人物演繹得淋漓盡致。
原來,他特地去找了一位當代民族商人,認真觀察他的經歷和生活。
又和同事們一起,去挖掘了解老北京人的各自體態動作、瑣事習慣。
舊式企業家的想法反應,早已被藍天野摸熟摸透。
皇天不負有心人,《茶館》一經上演,大獲好評,享譽中外。更被譽為是“東方舞臺藝術的奇跡”。
至今仍是「北京人藝」唯一保留的經典劇目。
之后的每個角色,每一個人物,藍天野都十年如一日,用心揣摩,全心塑造。
飾演《北京人》的曾文清,他親養鴿子,研讀《鴿經》;
飾演《蔡文姬》的董祀,他仔細研究人物關系間的矛盾;
飾演《王昭君》的單于,他根據史料,討論設計服裝細節。
除了演劇,還導劇,創造了《秦皇父子》《貴妃還鄉》《家》等絕佳作品,一手培養挖掘了濮存昕、嚴敏求、張福元、宋丹丹等新一代骨干演員。
在話劇領域辛苦耕耘了43載后,藍天野才正式從北京人藝退休。
卻不曾想,因為扎實豐富的演戲導戲經歷,意外進入到演戲圈中,撐起中國早年影視行業發展的大旗。
《末代皇帝》里的攝政王,《三國演義》里的水鏡先生,《渴望》里男主角王滬生的父親……
以及大家最為熟悉的老版《封神榜》里的姜太公姜尚。
我們后來總是在各種作品中,看到姜子牙這一角色往往是仙風道骨、氣宇軒昂般出場。
殊不知,這也是藍天野苦心孤詣,奠定角色調性的結果。
最初,老版《封神榜》劇本當中描繪的姜子牙,見到周文王后是俯身跪地,雙手拜服,和一般謀臣無異。
可藍天野怎么都不滿意,最后決定親改劇本。
他認為傳統神話中的姜子牙是一個蓑笠翁,堅持直鉤釣魚十數載——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圖|1990版《封神榜》藍天野飾演姜子牙
對于周文王的到來請求出山,是他早有預料的事情。所以藍天野把姜子牙這一角色動作臺詞改為:站立起身,姜某在此等候多時。
更是為了徹底演活這一角色,他還專門到北京白云觀體驗生活,閱讀道教書籍。力求把姜子牙的氣質從戲外帶到戲里,精益求精。
劇集播出,果然又引發了一輪熱潮。無數觀眾對姜子牙的角色至今仍是印象深刻。
戲活,人活。
藍天野真正做到了:人演戲一分,戲像人十足。
等到不再需要演戲的時候,藍天野也沒有選擇閑著。
他反而愈加興致勃勃,充滿干勁。覺得重圓兒時夢想的機會終于到來了。
藍天野走出舞臺,走出熒幕。游歷高山大川,手執畫筆,潛心作畫記錄。
除了畫畫,還培養起各種興趣愛好,鑒賞奇石,學琴下棋,釣魚打球。讓晚年的自己仍能夠不斷在藝術上激發出更強的想象和創造力。
他曾說過這么一句話:
“一個人對生活有熱情,對生活有感情,對生活有興趣,才能搞創造。”
藍天野充滿藝術感染力的畫,不僅得到圈內專業人士的認可,還多次舉辦個人畫展。
圖|藍天野畫作 《花鳥》
從此他又再多了一重身份:畫家藍天野。
2011年,為慶祝建黨90周年,受到院長導演邀請后,已經闊別話劇舞臺19年,84歲的藍天野毅然決定再次重返北京人藝劇組。
重排獻禮節目《家》,還突破自己以往飾演的角色類型,選了一個反派人物馮樂山。
再次像以往那樣,每一次演戲,藍天野都融入自己的創作,不重復別人的,也不重復自己的。
他在排練中不慎摔傷,手指骨折,第二天仍舊照常出現在現場。
還主動安慰所有人說:“昨天對不起大家,讓你們受驚了。”
德行放在藝術之上,又把藝術當成使命。
這便是藍天野。
2019年,已經92歲的藍天野再次不辭勞苦地出現在央視節目《國家寶藏》的舞臺上,扮演西漢名將趙充國。
圖 | 《國家寶藏》第二季 藍天野飾演趙充國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一身寒光鐵甲,挺胸昂首,直抒報國之雄心。
曾有觀眾評價過他的戲說:“看了你們的戲,我才知道革命為什么發生。”
作為曾經的地下工作者,他的戲總是帶著一股動人心魄的力量。
以戲宣揚愛國,以藝傳遞薪火。
藍天野波瀾壯闊的大半輩子,前半生是熱血,后半生是熱愛。
自始至終無改的,都是一名真正用生命去表演和追求的人民藝術家。
參考資料:
《煙雨平生藍天野》藍天野個人傳記
北京人藝紀錄片展映——《藍天野》
《光影傳奇——藍天野》紀錄片
《國家寶藏第二季》藍天野92歲高齡再掛帥 傳奇英雄誓死守護西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