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主講:賽艇隊長 策劃:賽艇隊長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3000字 閱讀約10分鐘 前一陣,法國盧浮宮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被人潑奶油了,一個女裝大佬坐著輪椅混到蒙娜麗莎前邊,往畫上扔蛋糕。一邊扔一邊喊“救救地球吧”,看起來像是一個極端環保主義者,跑這來宣傳自己觀點了。不過他的陰謀沒得逞,蒙娜麗莎前邊有一層防彈玻璃,畫沒受到任何損失。 ◇ 肇事者搞了一回行為藝術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可謂是享譽世界同時也命運多舛,它這輩子遭遇過不少次破壞和失竊,而且它能有今天這么大的名氣,正是源自一次盜竊案。 1911年,盧浮宮的工作人員,一個意大利木匠佩魯賈換上工作服,到辦公室打卡上班,然后徑直走到蒙娜麗莎前邊,順手就把畫順走了,那幅畫當時只有兩個保安保管,由于那一天是閉館日,館里只有工作人員,所以保安也無精打采,正躺在凳子上看報紙。他們眼看著佩魯賈把畫拿走,也沒當回事,可能就以為是要拿走擦灰的。 ◇ 《蒙娜麗莎》的區域只剩下四個鐵釘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才有人發現了問題,當時有個畫家來參觀,他想從這幅畫里找點靈感,結果沒看著他又不甘心,就找到工作人員問這幅畫的下落,工作人員也是一頭霧水,安保說可能是保潔拿走了,保潔說沒準在宣傳部門那拍攝,這個畫家也是軸,層層追問。 工作人員翻遍整個盧浮宮也沒找到畫,心想可能是丟了,于是趕緊報警。 這件事經媒體一宣傳,《蒙娜麗莎》失竊瞬間占據了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自此這幅畫的名氣才越來越大。 ◇ 《蒙娜麗莎》 因為是熟人作案,警方也找不到證據,只能是大海撈針一樣排查,畢加索還被當過嫌疑人,因為他有前科,以前盧浮宮被偷了一批雕塑,畢加索還從小偷的手里買過贓物,所以這次也被扣押審訊,直到提供了不在場證明才放回家。 警察找了兩年頭沒找到線索,實際上這幅畫被偷走以后,一直放在佩魯賈的公寓里,1913年佩魯賈把它帶到意大利,想通過中間商賣給佛羅倫薩的美術館,在交易的過程中露了馬腳才被發現。被抓了以后,佩魯賈說,意大利的東西就該屬于意大利,要是我有什么過錯的話,那只能說我實在是太愛國了。 ◇ 文森佐·佩魯賈 ◇ 刊登于1913年12月13日《蒙娜麗莎》被找到的新聞 今天看他的這些言論是傻叉,但當時歐洲正處于一戰前夕,極端民族主義甚至是民粹主義此起彼伏,佩魯賈的言論居然贏得了不少民眾的好感,不少受過高等教育的律師也來給他辯護,最后他只被拘了半年,《蒙娜麗莎》也因此名聲大噪。 而在往后的歲月里,《蒙娜麗莎》被潑過硫酸,扔過石塊,灑過紅墨水,直到2019年盧浮宮開始給這幅畫安裝防彈玻璃罩,這次果然是派上了用場。 不過其他的藝術作品,就沒有《蒙娜麗莎》那么幸運了,他們在遇襲的時候沒有保安護著,也沒有玻璃罩子,經常是被打的面目全非。 跟梵高齊名的荷蘭畫家倫勃朗有一副畫叫《達娜厄》,這是希臘神話里的一個美女,她爹算卦說以后結婚要遭不幸,就給她關塔里不讓出門,天神宙斯從這里經過,看見達娜厄就走不動道了,非得來一場云雨之歡。倫勃朗那幅畫里把宙斯畫成了自己,把達娜厄畫成自己的老婆,潛臺詞就是:跟老婆偷偷摸摸的比名正言順的過癮。 ◇ 倫勃朗的《達娜厄》 ◇ 1985年,倫勃朗《達娜厄》被蓄意者用硫酸潑灑后 ◇ 正在被修復的《達娜厄》 這幅畫誕生之后幾百年都相安無事,然而在上世紀80年代遭災了,一個精神病非說達娜厄不守婦道,拿著刀把給肚子和腿扎了兩下,然后潑上一瓶硫酸后逃之夭夭,兇手到現在都沒找到,而這幅畫修復了十幾年才算完成。倫勃朗遭過霉運的畫不止這一幅,最有名的《夜巡》,最近這一百年就被破壞過三次,不過影響都不大,所以這幅畫到現在還能在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展出。 ◇ 一位修復者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查看《夜巡》的損壞情況 還有一幅特別有名的畫也被毀過,俄國畫家列賓的《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兒子》,主角是俄國第一位沙皇,著名暴君伊凡四世,因為跟兒子起了爭執拿著手里的拐杖飛過去,當場把兒子打死了,伊凡抱著自己的孩子痛苦萬分。 ◇ 《伊凡雷帝殺子》列賓 然而這幅畫在1913年又是被一個精神病給扎了,可能是那幅畫里伊凡四世的表情太恐怖,給精神病嚇著了,于是把刀掏出來往臉上劃了兩刀,好在那時候列賓還或者,于是拿起畫筆展開修復工作,全程花了12年,幾乎是完全重繪了圖片中的人臉。同時,當時這一事件也直接導致時任館長羞愧萬分最后自殺以謝天下。 除去這種精神病以外,還有一些極端主義者為了宣傳自己的政治傾向,也選擇對藝術作品開刀,就像開頭說那個往蒙娜麗莎臉上扔蛋糕的一樣。 畢加索有幅世界名畫叫《格爾尼卡》,畫的是西班牙內戰時期,德國派空軍參戰轟炸格爾尼卡城的場景,1974年這幅畫在紐約展出,有一天,一個參觀者在畫上噴漆,寫下了“kill lies all”殺戮欺騙一切的標語后,當場被保安拿下。 ◇ 1974年2月,工作人員正在清理畢加索《格爾尼卡》表面由托尼·沙夫拉齊噴繪的話“殺死所有謊言”反戰標語 事后問他為啥這么干,這就說來話長了。當時正處于越南戰爭末期,美軍在越南制造了“美萊村屠殺“,他們懷疑這個村子里有越共游擊隊,就把村子從地球上抹去了。這個消息被美國媒體記錄下來并在國內發布,民眾看見我們的士兵如此邪惡,居然對手無寸鐵的平民開槍,掀起了全國性的反戰浪潮,參與美萊村屠殺的幾個主犯也都被法庭判了。其中下令開火的陸軍中尉威廉·卡利被保釋,又引發了社會極大不滿。 那個參觀者就是反戰群眾中的一員,他覺著自己的祖國太邪惡了,居然還有臉展出《格爾尼卡》?于是就有了剛才說的一幕。 和這個劇情相似的還有1913年的英國,當時的極端女權領袖潘科赫斯特被抓,她跟警察說:趕緊放我出去,否則我的手下會做出一些讓你們后悔的事情。警察也不是嚇大的,表示英國警察不吃這一套。 ◇ 委拉斯凱茲的《鏡前的維納斯》 ◇1914年瑪麗·理查德森手持菜刀破壞《鏡前的維納斯》 幾天后一個叫理查德森的極端女權主義者跑到畫廊,拿斧子把一幅畫著維納斯的畫給砍了,邊砍邊說:你們這些臭男人不是看我們女人不順眼么,那這些畫你們以后也別看了。結果也不意外,那幅畫被修繕了幾年,理查德森也判了半年監禁。 這種藝術品被破壞,背后的原因有很多。西方博物館大部分是私營,還有一部分依靠政府財政撥款和社會資助。 許多博物館盡管名氣很大,但經費緊張,承擔展館和藏品的日常維護就已捉襟見肘,能用在安保系統上的錢少之又少,甚至安保人員都靠志愿者。而歐洲又是那么一個講究人權的社會,要是安保設計的過嚴,像防賊一樣去防著游客,那必然會遭到群眾抗議。要是想在畫上放塊玻璃,因為反光和其他方面原因,還會影響觀感。 多個原因加在一起,導致他們的藝術品博物館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破壞分子永遠都有大把大把的機會。最后我想說的是,人類對藝術的尊重是基本行為準則,不管是宣傳多么偉大,多么光榮的思想都要遵守這一點,否則那你只是一個披著文化外衣的流氓。 ★歷史大咖正在進駐循跡曉講ing,我們將幫助您成為百萬UP主,講自己的漫聊,闡述您對歷史事件的獨到見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