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9月,又有一批孩子就要進入小學成為小學生了。這種身份的轉變,不僅僅體現在孩子身上,也體現在父母身上。我原來在文章里和大家說過,學習不只是發生在課本上面,生活其實本身就是個最大的老師,從生活的角度去看學習,很多課本知識也會變得更加容易。那語文更是如此。不過話是這么說,但是落實到實際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該怎么做,所以今天我請語文老師Season來跟大家分享一個非常細節的話題:怎么預習語文,怎么用更寬廣的視角讓語文和孩子的生活發生聯系。作為一個在一線教學多年的老師,收到誕姐的邀請之后,今天我就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的第一單元來聊聊語文預習的正確打開方式,通過實操性的方法帶大家感受一下語文預習可以著重的點。 針對剛剛邁入小學大門的孩子們,教材沒有一上來就讓孩子學習新知識。而是通過“我上學了”這個主題的開展,讓孩子慢慢走進語文的世界。面對“我上學了”這個主題,要解決的是“我”的身份歸屬感、“我”的身份認同感和“我”現在學習的是什么科目。那我們在預習的時候,就可以從繪本、圖書、動畫、新聞和紀錄片等中了解,我們是中國人。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有56個民族,“我”屬于哪個民族,自己的親戚里有哪些民族,中國最大的民族是哪個?可以對照中國地圖找找各民族的分布區域,以及各民族(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和別具地域特色的食物和服飾等等。以及各級政府機構中都要有一定比例的少數民族成員等等,都可以與孩子聊一聊:首都在北京,國旗是五星紅旗,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可以講講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也可以去現場感受莊嚴的愛國氛圍。這些都是語文預習很好的打開方式,這樣的預習貼近孩子的日常生活,也會讓孩子產生極大的興趣。 第一單元的重點是識字。主題涉及到天地的廣闊無垠、數字歌、我們的身體部位、象形字和韻律詩。為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天地人和金木水火土的由來,我們可以給孩子講講中華文化中的上古神話:盤古開天辟地《易經》中開篇乾坤兩卦,乾卦象征著天,特征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兩句名言正是對天地人的最好呼應,是告訴我們做人應當像天一樣,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同時又要像地一樣,塑造自己的優良品德,能包容別人。 金、木、水、火、土合稱五行,是指五種構成物質的基本元素。五行概念最早來自古典書籍《尚書·洪范篇》,是周武王滅掉商紂后向箕子詢問商朝滅亡原因,箕子寫出的治國之策。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系。為更好地幫助孩子理解“日月照今古”,我們提前帶孩子讀一讀下面的古詩。 為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課文中編排了與身體部位的兩句俗語,并以兩位京劇人物讓孩子形象感知“坐”和“站”的規范,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時我們在看春晚,或者讀繪本的時候,有涉及到京劇的,可以讓孩子們觀察京劇演員的站立、行走及端坐姿態。當然也可以找專門的京劇唱段,讓孩子感受國粹文化的同時,順便滲透站立行走的規范。 看動畫片、繪本等。了解象形字。動畫片如《三十六個字》跟孩子一起畫畫象形字,用象形字表述自己和家庭成員的屬相,或把認識的象形字組成一句話。 韻律詩可以選擇中華書局2019版的《聲律啟蒙·笠翁對韻誦讀本(插圖版)》,有拼音有插圖。 同時,不要忽略的是課文第6頁和第7頁的我國現代著名畫家、美術史論家、美術教育家傅抱石的國畫《一望大江開》。可以找資料跟孩子講講《一望大江開》的創作由來,引導孩子描述畫的意境。蘇軾的《前赤壁賦》“寄蜉蝣于渺滄海之一粟”也是異曲同工。《一望大江開》是依據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詩人龔賢的《與費密登清涼臺》一詩的詩意而作。大家也看到了,語文的預習并不僅僅是對課本知識的提前了解,而是把課本知識放在了我們生活的大背景之下,提供更多的細節,以及更寬廣的視角讓孩子明白自己語文課上在學什么,這才是我心目中理解的大語文。總之,語文的學習是細水長流,是聚沙成塔,也是精耕細作。在大語文的環境下,如果我們可以圍繞教材去拓展,去舉一反三,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會被很好的激發,學習自信與成就感也能得到錘煉。Season,一枚男娃寶媽,深耕中外教育二十余年—十余年小學語文教齡,市級優秀班主任;國際教育機構教學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