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習慣看圖說話,把拍的小片安上幾個七扭八歪的土字,結果,常常自己看著都那啥,索性,禁欲胡謅八扯,也別招惹忙人,只留小花小草小蟲之瞬間小照留作小小紀念得了唄。 真正的綠色,是青草。記得上一個七十年代上小學的時候,最喜歡、最崇拜的就是解放軍英姿颯爽的身穿“草綠色”的軍裝,肩上挎著“草綠色”的挎包,上面繡著紅色的“為人民服務”字樣。這是那個時代人們最崇尚的顏色和風姿。 草不獻媚,不會在寒霜的淫威下,呈現一絲的紅色。她的本色是不變的春綠秋黃。春來茵茵草先綠,臨風玉樹花后開。 歷代文人墨客,無不窮其筆墨謳歌草的清雅品格和風采--“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說草;“春風又綠江南岸”--王安石說草;“兒童不知春,問草何故綠”--袁枚說草;“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說草;“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李白說草;“嫩綠柔香遠更濃,春來無處不茸茸”--楊基說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劉禹錫說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說草;“花如解語迎人笑,草不知名隨意生”--李彭說草;“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說草;“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李白又說草;“微質已知煩雨露,寸心終欲報春暉”--李綱說草;“葉舒春夏綠,花吐淺深紅”--李嶠說草;“草長鶯飛二月天”--高鼎說草;民諺說“一青一黃又一年”,人們以草的一青一黃隱喻一年的光陰,借以說明歲月飛逝之快。 在我心中,這些生長在漫山遍野的無名小草,以其“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堅韌和旺盛的生命力,頗具“花如解語迎人笑,草不知名隨意生”的豁達,兼有“微質已知煩雨露,寸心終欲報春暉”的知恩圖報的品格,更有“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的知性情懷,含蓄的流溢出“葉舒春夏綠”、“草長鶯飛二月天”的曼妙姿容和風采,這些生機盎然、多姿多彩的精神元素組合,恰似一首清新恬靜意蘊悠遠的無字抒情詩。 青草不羨花紅,瀟瀟灑灑迎風。心中自有綠意,路上行人不懂。 這是幸存留下的唯一一小塊植被綠地,大片的植被有的被開荒種地,有的被公園挖去荒唐的綠化。 當我離開這小塊寂寞孤獨的植被綠地時,仿佛聼到小草朋友們高唱昔日童年的歌謠,又隱約有濃重低音哼唱的情歌飄蕩在昏聵的耳邊、、、 2022.6.19.藍風於山中土屋
|
|